可若隐并未有听到问话,此时只傻傻发愣,怔怔问道:“方才说道,睿亲王在边境儿?哪个睿亲王?”
  “睿亲王便是睿亲王,还有哪个睿亲王!”
  “我怎未有听闻睿亲王在边境儿?”
  “这也不是啥新鲜消息了。一路上不都打听到了?”文珠不以为然,同时催促道:“若隐你倒是快些决定,去大昭军营或是边境儿?”
  “这个......”
  “甭这个那个了,你快些决定呀!”严婉亦是急不可待。
  两姐妹期盼熠熠的眸光让若隐好生的为难,又极为愧疚。
  她们为了自己在意的人,已然如此心焦,而自个儿首先想得却是关乎风月之事。
  若隐回过了神,郑重考虑掂量了一番。
  “罢了,还是去大昭。”若隐拍板。
  “好极!”文珠欢喜。
  “为何?”严婉失望。
  若隐细细斟酌道:“并非绝对不去边境儿。文珠方才倒是言之有一二分的理儿。咱们不若先去大昭军营打探一二那场巫云谷战役的隐情,及夏家军与夏将军的行踪,还有大昭下一步的动作,如此可大约判断个一二这整个事件儿大体的脉络,而后再做决定亦不迟。”
  闻言文珠点头如蒜捣,而严婉依旧闷闷不乐,不似情愿。
  若隐上前拉着严婉的手,柔柔道:“婉儿,你先莫要失望,且仔细了想想,就咱们所探听的消息,这大昭兵马该是与夏家军有过最终接触的一方,且为直接接触,而大华兵马是而后才赶到增援。如此一般,在大昭军营想必能打探到更为有用之线索。而大昭军营离边境儿其实相隔不远,也就是说,两*营相隔不远,咱们可随时改变行动,转换地方。”
  若隐客观分析,严婉听之倒觉着有那些道理。
  “倒也言之有理。那便是说,咱们最终还是会去边境儿?”
  若隐点首。
  “那成。先去大昭军营也罢。不过边境儿亦是要去的!”严婉还是有些许的不放心。
  “自然会去!先莫要说你担心你爹爹的境况,就光是打探消息这一方面讲,在大昭军营咱们未有可能打探到全部。遂咱们终归是要去边境儿的。”
  “若隐说的极是。待打探到了我爹爹可能的行踪,咱们便速速去边境儿。若是爹爹与文庭身处险境,我自要请求睿亲王施以援手。毕竟睿亲王与文庭自幼交好,想必不会坐视不理。”
  严婉终是被彻底说服。
  胆子愈加肥厚的三人收拾了一番,便朝大昭军营而去。
  途中,若隐思绪千回百转,滋味复杂。
  她决定去过大昭后,再转而去边境儿,除却方才分析之原因,还有几分自个儿的私心。
  当初好似确是听闻这小王爷在边境儿领兵坐阵,但是觉得此人与自个儿没什么关系了,且未有想过去涉战边境儿,遂未有在意。
  她有那么一点点想见到他,听到他的名字,倏然有种无法言喻的安全感,甜丝丝的。
  但是她又怕见到他。
  倒也不再是为了自己逃跑秀女的身份了。
  她不是冷心冷肠的人。那些时日的相处,他有无真心,有多少真心,她能感觉的到。
  她相信,若是他知道她真实的身份,他必定不会怎么着她,而只会保护她。虽然她至今都不知晓他对她这般的理由是什么,为何他会对她有感觉。
  她只觉得,两个人不应该属于彼此,是两个世间的人。
  她不想也不敢与他再有纠葛,否则于他于她,都会是很大的麻烦。他毕竟是皇家中人。
  但是自从与晋王的一谈后,她总觉着,自己的娘亲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。
  尤为是娘亲的逝因,这于她而言,亦是极为的重要。
  无论那个晋王是道予她了实话,抑或是故弄玄虚,至少可肯定的是,晋王确实识得娘亲!但凭这一点,若隐就已有极大的好奇去探查其中的蹊跷与隐秘。
  可是再从晋王那儿得知更多真相的希望已然渺茫,再者她亦不愿再见到这个人物。
  比起这个人物,她情愿再与景毓见上一面,从他那儿解惑这些在自个儿脑袋里萦绕已久的疑问。
  毕竟他亦是识得此莲心镯,又是这般的面善,好似哪儿见过一般,不好不说他亦知道些甚。
  即便他也许并不如晋王般与娘亲认识,毕竟娘亲逝去时他还只是个小孩子罢了,可也许他知道些极为重要的线索也说不准儿。
  如此一来,她又极想见到他,开诚布公的好好问问他。
  可然后呢?然后他会放她离去,许她自由吗?
  “若隐,你在想甚?你有心事儿?”严婉看出了若隐的心不在焉。
  文珠抢白:“可不是么,若隐当初正是被那睿小王爷抓去驿馆膳房作活儿的,过些日子又要去边境儿,再给那小王爷逮个正着可就不妙了去。若隐想必是担心这个。不过若隐,你便放了这心,咱们定会保护你,不会让你被那小王爷撞见的!不过兴许那小王爷已然忘了你的样貌抑或是连这一茬子都忘了去。再好的膳食手艺,他那般的人物,怎会时时记在脑袋里?!如你所言,毕竟他在驿馆从未与你打过照面,不定他早已忘记了你。你莫要担心!”
  “如若此般便好。唉,这作膳的手艺好也遭事儿,若隐真真是可怜!”严婉感叹。
  “可不是。”
  “......”
  若隐嘴角抽了抽,无语。
  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  转眼儿间过了十一日。
  大昭军营倒也不难混入。
  军营膳房缺人手,伙头也颇好讲话,虽说三个人有些多,不过就文珠那三寸不烂之舌求了一求,加上不计较工钱,人家也答应了。
  膳房的工作不算繁杂,身处北边儿的大昭人好面食,几笼包子馒头加一些整锅的炖煮,整合起来不难,只是蒸锅抬起的时候颇为耗费气力。
  力气大的文珠还成,若隐与严婉初始时不太适应,差点儿未给累得半死。可做着做着便习惯了去,毕竟这两姑娘亦有些武功底子。
  每日三次过来两个小卒将成桶的三餐搬走,若隐三个忙完伙膳后只用将膳房内外收拾打扫即可。
  当然,还有利用空闲时辰与各种机会想尽法子去打探消息。
  膳房一丈远开始便是军营,男子聚集,虽然正扮作男儿身,可若隐与严婉不太敢去。
  文珠胆子向来大,又不重规矩,加之救父心切,便不顾若隐二人的反对劝告,开始抱着吃食频频往军营跑,与兵卒套近乎。
  若隐见文珠固执,又见大昭兵将虽然粗野,但亦守礼有度,也只得作罢,只时时提醒文珠该如何自我保护,如何套近乎才不露马脚,不让人起疑心。
  文珠却也虚心,将若隐的嘱咐牢记在脑袋瓜内,在与兵卒套近乎的过程中,堪称运筹帷幄,游刃有余亦不为过,倒也与几个兵卒称兄道弟了起来。
  见文珠愈加沉稳又不亦乐乎,若隐二人便放了心,随她去了。
  而她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,亦未有闲着,而是抓住机会向膳房及管其他活儿的人探听些消息。
  大昭驻扎的兵马训练有素,又晨起练兵,晚上不放松戒备,井井有条。
  她们接触不到高层的将领,而从这些基层兵将这儿又探听不到任何有用之信息,只道巫云谷一战确有存在过,不过夏家军并未在大昭军营及其附近。
  文珠不免有些失望,失去了信心,开始琢磨着兴许在华国边境那儿或许能探听到些许。
  严婉早已不耐,急着要去华国边境儿那。
  若隐无甚所谓。
  三人商量了一番,决定后天启程。因为是临时活计,可以随时拿了工钱走人。
  可就在启程的前一日傍晚,文珠病倒了。
  连着好些个时辰,出现额冒冷汗,呼吸浅快,躁动不安,神志模糊之状。
  文珠趁着尚还存有的丁点儿意识,拼命阻止若隐二人去寻随军大夫。因为一旦被把脉,即可被获知为女子假扮,怕出事端。
  若隐严婉急得没辙儿,手足无措。
  同日内又过了半晌,文珠逐渐昏迷,四肢抽搐,这下可把若隐两个给吓傻了去,直道必须寻随军大夫,即便被发现为女子亦无所谓了去。
  可此时整个军营开始躁动。
  膳房开始人来人往,神色匆忙惊惶。
  随军大夫带着随僮时而来膳房捣药,时而去军营,两头奔波,紧张不堪。
  膳房的其他伙计亦也倒下。
  若隐与严婉尚还无事儿,便接到了煮炖绿豆汤之令,几个兵卒亦加入此列。
  热水煮不断,兵卒们频频过来抬热水,随军大夫的随僮也守在膳间煮药。
  问了才晓得已有超过半数的兵将中了暑气。
  那想必文珠亦是中了暑。
  可若隐觉着不太对劲儿。
  现儿深夏已过,已是尾夏,加之又是在北边儿,虽然干燥,但是与南边儿比,不至于热得中暑。
  即便是在现今的南边儿,亦已过了易中暑气的时节。
  严婉与若隐现儿分秒必争。
  严婉在膳间帮忙的时候,若隐负责照顾文珠。
  好在膳间药汁不断,绿豆汤水连连炖煮。
  军营与膳间已然繁忙不堪,无人关注到文珠,若隐就蹭膳间内给兵将们煮炖的药汤与绿豆汁给文珠。
  两个时辰过去了,状况未有好转。
  再仔细了一看,文珠的嘴唇隐隐约约出现了点点的紫斑。
  广阅百书甚至包括些许浅显的医书的若隐觉得这不应是中暑之症状,倒有些似中毒。
  此刻若隐已不再顾及了去,赶忙进去军营,逮着随军大夫便问道:“先生,现儿中暑的状况可好些了没有?”
  大夫叹首:“至今未好,反倒严重了些许。”
  “确信是中了暑气?中暑倒也不难诊治。”若隐道。
  大夫点首:“已然排除了疫病,依据目前之症状,确为中暑。”
  若隐寻摸了个机会帮着抬热水之时,去其他营毡悄悄瞅了两眼其他病倒的兵卒。
  仔细了一瞧,果然如文珠一般,嘴唇上有点点紫斑。
  若隐微微了然。
  兵营内不是未有发生过中暑事件,通常三两碗绿豆汤煮金银花灌下去,约莫四五个时辰便能好转。
  可这次已然两日一夜,状况仍旧未有乐观,无人好转。
  若隐就这紫斑与大夫探讨过。
  大夫未有忽视,听了若隐见解后再而仔细诊查了一番。
  惜无论是脉象抑或是症状,都更似中暑,没有中毒的典型脉象。
  大夫解释即便为中暑,因血液不流畅,亦会有紫斑。
  可就这般耗着实在不算个法子。
  病倒之人的唇上紫斑已愈加显深,且陆续开始呕吐症状。
  文珠吐到几乎脱水抽搐,严婉惊吓得泪眼汪汪,慌神无助。
  此刻随军大夫亦是不得不信此乃中毒之状。
  可这消息绝不能外泄,若敌方知晓,难免会有机可趁。
  军营开始戒备森严,全军封锁。
  大昭朝廷惊动,立即遣派太医团,即刻出发。
  不出一日,太医团已疾马赶到。
  经过太医轮流诊断,终诊摸到了隐隐的不同寻常之脉象,似是中毒。
  可无论是脉象,舌苔抑或是呕吐物,皆未有所中为何毒,遂无法用对症解药,大家一时之间束手无策。
  若隐先是稳住严婉,托严婉先照顾着文珠。
  她自个儿则慌而不乱,四处翻查。
  正当她在膳间手背抬着下巴,反复踱步,苦苦思索之时,脑袋忽地闪过一念。
  她赶忙去膳食存储帐子打开腌菜坛子闻了闻,又用食指沾了点腌汁,放于舌尖尝了一尝,惜未有尝出甚特别之处。
  此刻事不容缓,且死马当作活马医了去!
  若隐趁夜悄悄潜出军营,在位处军营东南处的野木莲池采摘了些许木莲与莲子心。
  膳间有现成的金银花,又去随军大夫那讨要了些茯苓子,在膳食捣鼓了一番,作了汤水给文珠灌了下去。
  约莫三个时辰后,文珠呼吸逐渐恢复了平稳。
  再灌下了一碗,八个时辰后血色渐有恢复,唇上的紫斑亦缓缓消退。
  若隐大为欣喜,赶忙将此佳讯连同方子告知了随军大夫。
  大夫惊讶不已,又事关重大,便刻不容缓地禀告给了太医。
  众人皆惊。
  太医一行人即刻过来给文珠诊脉。
  把脉之时,若隐和严婉的心头几乎跳到了嗓子眼儿,可又不能阻止太医把脉。
  若隐抓住了太医眼中一闪而过的惊讶。
  好在太医未有说甚,只微笑点首,道毒已解了去,若隐的方子确为良方,可用。
  随后大量的木莲叶与莲子心被采摘了回来,更多的金银花与茯苓子也在短时辰内被运送了过来。
  每个病倒的兵卒被灌了两大碗。
  时搁五个时辰,再灌上两大碗。
  如文珠般,状况终有好转。
  众人皆松了一口气儿。
  可中毒原因依旧未有查知。